万能简历变陈旧万精油职场遭遇难题
概要:才交流会一家房产公司招聘展台前,工作人员问站在招聘展台前的一名男大学生。记者注意到,这名学生在简历里填写的兴趣专长是“管理营销”。男生在一一看过房产公司提供的职位后表示,自己可以尝试应聘经理助理,也可以应聘市场策划和销售。“我看过很多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对此有浓厚的兴趣。”男生积极地自我推荐。但在粗略翻看过学生的简历后,招聘人员说:“你能不能回去做一份针对目前桂林市场的调查研究方案,让我们看看你在市场调研、分析方面的能力?”这名男生听后犹豫了一下,表示自己除了营销方面外,还可以应聘单位的文员以及业务员等职务。在进行了一番简单的面试后,工作人员最后婉言谢绝了这位“全能型”的求职者。“求职意向不明确,简历上显示出他样样都会,像个‘通才’。可事实上,我们又看不出他的特长。”该房产公司的销售经理事后对记者说,这样的“万能简历”在招聘会上时常可见。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应聘者涉猎范围广,但另一方面,这些缺乏实质性内容的简历,也给招聘单位带来了迷茫:这样的人在哪一方面适合招聘单位的需求
万能简历变陈旧万精油职场遭遇难题,http://www.yilula.com 春节过后,一轮就业、招聘浪潮扑面而来,一场又一场的人才交流会,让广大应届高校毕业生感触颇多。学习企业管理专业的陈鹃3月2日、3日两天连续参加了人才交流中心和高新区举办的人才交流会。3月3日,陈鹃在高新区20XX年春季人才交流会上遇见记者时,刚刚向一个文化传播公司递出了自己的第7份简历。“对方说三天内会给答复。”陈鹃说,在参加了两天的招聘会后,她突然发现自己所学的专业如同“万精油”:没有专业性和技术性可言,似乎很多相关的岗位都可以做。在第一天招聘会结束后,陈鹃立即修改了简历,在简历中没有表明明确的求职意向,只是列举了自己所学的特长。“比较合意单位的策划、营销、文秘等岗位,我都试着投了简历。”
“你想应聘我们这里的什么职位?”在高新区人才交流会一家房产公司招聘展台前,工作人员问站在招聘展台前的一名男大学生。记者注意到,这名学生在简历里填写的兴趣专长是“管理营销”。男生在一一看过房产公司提供的职位后表示,自己可以尝试应聘经理助理,也可以应聘市场策划和销售。“我看过很多市场营销方面的书籍,对此有浓厚的兴趣。”男生积极地自我推荐。但在粗略翻看过学生的简历后,招聘人员说:“你能不能回去做一份针对目前桂林市场的调查研究方案,让我们看看你在市场调研、分析方面的能力?”这名男生听后犹豫了一下,表示自己除了营销方面外,还可以应聘单位的文员以及业务员等职务。在进行了一番简单的面试后,工作人员最后婉言谢绝了这位“全能型”的求职者。
“求职意向不明确,简历上显示出他样样都会,像个‘通才’。可事实上,我们又看不出他的特长。”该房产公司的销售经理事后对记者说,这样的“万能简历”在招聘会上时常可见。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出应聘者涉猎范围广,但另一方面,这些缺乏实质性内容的简历,也给招聘单位带来了迷茫:这样的人在哪一方面适合招聘单位的需求?“‘万能简历’的增多和真正的人才素质之间的差距,有时甚至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感觉:到底是什么都会?还是实际上什么都不会?”招聘人员对记者说。
“万精油”遭遇新思考:“通才”=职场“吃香”?
江西某财经学校金融专业毕业的小潘在人才交流会上转了好几圈,越转越迷茫。“到处都是市场营销、工商管理、财会、计算机网络等方面的招聘信息,但自己就是不知道该往哪里投。以前为增加竞争力而考的秘书证、广告证等各式各样的证,现在似乎作用不大。”小潘说,在招聘会上转一圈,感觉不少岗位都和自己沾边,但又不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什么样的岗位。
记者发现,在高新区人才交流会上,it类职位的招聘需求占据了绝大部分。现场一些招聘单位表示,技术类人才是目前的紧缺人才,其中包括研发工程师、编程、测试人员等,而市场销售、策划方案、经济管理等管理类人才也很“抢手”。
“我参加过几轮大大小小的招聘会后,现在好象越来越看不清形势了。”小潘说,自己的专业并不差,但她也不得不开始思考:市场是需要“通才”,还是“专才”?
小潘总结自己“征战”各大招聘会的经验时说,现在所谓的“通才”,就是各个方面都懂点,但却不深入,掌握的都是浅显的知识,也可能只是了解传统的流程。但现在的人接触信息机会那么多,其实谁都可以说点门道出来。“但是‘专才’就不一样了。”小潘认为,“专才”是小方向的专家,能独挡一面,个人效率高,这是企业很注重的。另外,“专才”对专业有很深的研究,会有真正有意义的策略、突破性的创新。“现在都讲‘蓝海战术’,把整个市场想象成由红色海洋和蓝色海洋组成的一个大海洋,红海代表已知的市场空间;蓝海就是潜在的尚未发掘的市场。蓝海战术就是要有创新意识,努力去开拓当前市场边缘,只有创新才有发展。而‘专才’,正契合这方面的市场需求。”
小潘告诉记者,现在的企业和单位更讲究分工,只要各人能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又能协调配合,整体的效率就很高。因此,在她看来,“通才”不应该再成为职场吃香的代名词,“专才”似乎更有稳定的发展潜力。
招聘单位:无论“通才”还是“专才”,基本素质和技能同等重要
记者在人才交流大会上发现,拥有相关专业背景且具有较强沟通能力的人才普遍受到企业和单位欢迎。绝大多数的企业在招聘要求一栏中,除了表明招募人才所需要的文凭、能力外,还详细注明了“性格开朗”、“有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有团队精神”等要求。
在国际会展中心设展位的北京某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公司的角度出发,他们希望录用的学生知识面能宽一些。但他们更注重学生是否培养了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是否有很强的自学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我们更重视的是人的基本素质,如适应能力、应对变革的能力、沟通交流的能力等。”
“从我们这样的技术类公司来说,我们还是倾向于优先考虑‘专才’,然后才是‘通才’。”这位工作人员说,因为“专才”一直在某个领域发展,无论是专业知识、职业的稳定性,还是工作的效率方面可能都更有优势,适应工作更快。
不少招聘单位表示,“通才”有广博的知识面、涉猎面宽,因此在应聘岗位时选择余地大,工作机会也会随之增多。但在求职时最终起作用的,主要还是跟工作有关的技能。不论是“通才”还是“专才”,都应该是指一种技能,表现为一个人在工作中的熟练程度,它需要通过长期的工作实践积累。一个人在具体技能上缺乏深度,就会缺乏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企业的角度来讲,“通才”和“专才”都是需要的。而对于大学生来说,在大一大二时可以广泛吸收知识、拓宽涉猎面,大三大四时则可以考虑确定一个专攻的方向,在专业方面多下些功夫。除了学习专业知识外,同时还要在动手能力、实践能力方面加强锻炼,这对将来的求职会很有用。
- 上一篇:请给求职者的简历上把锁